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网络品牌传播
ad
等待
ad

“琉璃旧厂虎房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这是清代曾任过国子监祭酒的大文人吴梅村的咏琉璃厂的一首诗(见戴璐的《腾荫杂记》)。全国闻名的“中国书店”,就位于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上的一座院落。这条街、这院落,连同院内的、街上的“来薰阁”、“邃雅斋”、“文奎堂”、“松筠阁”等清代以来北京有名的书铺(这些店铺现在均由中国书店统一管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琉璃厂是北京一条古老的文化街。在辽、金时期,这一带地方是京城东郊燕下乡的仪个村庄。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琉璃厂窖户挖土时,在这里发现一座辽代墓葬,出土的墓志,清楚地记载着这里名叫“海忘村”。同年,工部郎孟补亭监督……四处挖掘,因得李内贞墓志,仅载官御史大先生、卒、葬于京东燕下乡海王村。知琉璃厂辽时为京东乡村,“海王”之名始见。

自从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全国文人聚集北京,琉璃厂就逐渐兴旺起来了。当时,这里的书店多至30余家,加之清代考据学派的兴起,琉璃厂就形成了文人游集的场所。来京的文人都以到琉璃厂买书为乐事,因那时侯的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而一些会馆(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也大都在宣武门外至前门外一带,官员、商人和赶考的举子也常到这一带游玩。各地书商(主要是江浙一带的书贾)也纷纷携带珍贵书籍进京,在琉璃厂一带设摊出售。丰富的各类书籍、方便的阅读和选购条件使其以独具的特殊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文人墨客、学者、举子光顾。清末,在琉璃厂修建了学堂之后,这里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917年,在琉璃厂建造了“海王村公园”。这处公园,实际上是一所宽敞的大院,院内东、南、西三面为书画、古玩、金石、照相等。

民国七年,康有为曾与人合伙在园内开设“长兴书局”,专售康(有为)梁(启超)著作。1927年和平门并增辟南新华街,自此把琉璃厂分成东西两半,东以文物业为主,西以书业为主。除了一些旧的书铺外,不少新的书局,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广智书局、开明书局等也陆续在此设点售书,更增加了图书流通,为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不少贡献。

1952年,正式成立了专营古旧书刊的“中国书店”。来薰阁、翰文斋、邃雅斋等书店均归中国书店领导。中国书店的主要业务是:收集整理历代刻本、抄本;铅、石、影印古书;出售新印古籍;新、旧版文史哲各类书刊、碑帖画册、文房四宝、工艺美术等。同时,他们象从沙里淘金一样,将从全国各地辛苦搜(收)集而来的残卷旧书加以悉心的整理、挑选、修复(补)、配套,再销售给各地的图书馆、研究单位或者任何一位有兴趣的读者,位继承祖国的文化事业,为宏扬悠久的中华文明做着默默的奉献。已故学者邓拓曾为此赋诗,盛赞这种高尚的劳动:“寻书忘岁月,人莫笑蹉跎;但满邺侯架(注),宁辞辛苦多。”(注:“邺侯架”即“邺架”,旧称藏书多者为“邺架”)


  声明: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com立场!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数据载入中...
 验证码
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
山西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