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书学院坐落在东钱湖北面的名人文化区,西邻白石仙枰,前后两幢建筑,在青山绿水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进入大门,迎面一块四川红大理石横栏上镌刻着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沙孟海书学院”院史,在艳阳下金光闪烁,引人瞩目。
沙孟海先生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在古典文学、古文字学、金石考古等方面造诣皆深,有卓越贡献,尤以郁勃飞动的书法艺术雄视书坛,驰誉海内外。沙孟海先生的书艺远追汉魏,近取明清,融汇百家之精髓,而又自出风貌,不同凡响,卓然成为一代大家。他的书法结体严整,凝重质朴,运笔沉着稳健,浑厚苍劲。国画大师潘天寿赞其“书艺高妙”,傅抱石称其书法“得骨肉匀称之美”,著名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则以“力遒韵雅,出入穷奇”称颂之。今天的书法界称沙老的书法为“沙体”,道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范。
1991年5月,鄞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沙孟海卓越的艺术成就,弘扬、继承沙孟海的书学精神,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沙孟海书学院”。书学院的主楼是一幢三层综合楼,除作为办公、开展学术活动场所外,主要用于陈列展品。二楼陈列室分三大部分介绍沙孟海先生的书学生涯。第一部分“卓越的艺术大师”,展出了沙氏家世和书学师承表、师友墨迹;第二部分“精湛的书学造诣”,以大量的篇幅介绍沙孟海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他所参加的各种学术活动,出版的著作,重要手稿等;第三部分“深远的文化影响”,陈列了沙孟海题署的书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社会各界赠送的礼品、纪念品以及沙老作品在全国的分布举要等。而后展示的是沙孟海早、中、晚三个时期墨宝作品,包括册页、立轴、镜片、楹联等,其书体分为小楷、行书、章草、行草、榜书等。从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书法珍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沙孟海作品字里行间龙游凤舞的非凡气势和飘逸潇洒的高雅风度。这些作品,显示了沙孟海高超的艺术功力,弥足珍贵。二楼东边是沙孟海昔时的工作室,室内放置文房四宝及办公用具。墙上挂有一幅黑白放大照片,那是沙孟海八十年代回故乡塘溪沙村时在村口大樟树下的留影。
书学院第二幢建筑由展览厅和会议厅组成。1995年,沙孟海亲属再次向书学院捐献了200多件沙孟海的作品、藏品和海内外书画家贺赠的作口。为进一步展示这位书法大师的卓越成就,这里展出巨幅“龙”帖和一大批沙孟海书法珍品。一楼则分布大小会议厅3间,可作为中小型学术研讨活动和会议场所。
在书学院西边的小山上,1994年建造了沙孟海先生的墓园,定名为“砚镜台”。墓园四周松柏苍翠,从石阶拾级而上,即见一座六角石亭,亭中矗立石牌,上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沙孟海先生骨灰安葬于此”几个大字。亭北通过夸张翻卷的石刻书本和大型砚台墨池,即是安放沙老骨灰盒的红色大理石墓座,墓座后面用93块大小不等的七彩石块有机拼合,结成一道屏风围墙。墙上嵌饰三方印章,分别镌刻“于越濒海之民”、“臣书刷字”和“赤堇沙氏”篆体印文。这回味无穷的匠心设计,紧凑合理的布局,均独具有特色,令人叹为观止。在墓园开阔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墨瀚亭”,张爱萍将军题写了亭名。向南眺望,展现在眼前的是碧波荡漾的东钱湖一角。
沙孟海书学院建立以来,开展了多次书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接待了众多的书画家、书法爱好者和其他游人。书学院通过举办书法新秀培训班、国际书法高级研修班,与北京、安徽、青岛、台湾等地书法界人士进行研讨交流,在北京、台湾等地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已使该院在国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