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网络品牌传播
ad
等待
ad

  京剧是典型的北京地方戏,它源于安徽的徽剧,后又与湖北的汉剧、陕西的秦腔(梆子)和江苏的昆曲相互吸收、汇合、融化演变而形成。

  京剧是歌舞、说唱、杂技的综合艺术形式。并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内涵。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个大的行当,又各有细腻的分工。一般的男子称“生”,中年以上的男子称“老生”,青年男子称“小生”,勇武男子称“武生”。一般妇女被称“旦”,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小家碧玉称“花旦”,老年妇女称“老旦”,勇武妇女被称“武旦”,诙谐或邪恶妇女称“彩旦”。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称“净”,也叫“花脸”,擅武艺者被称“武净”。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丑”,也叫“小花脸”,擅武艺者称“武丑”。

  不同的艺术角色,表现不同性格、身份、年龄的不同人物类型。京剧剧目中,除人物很少的小戏外,凡是人物比较多的戏,总是很注意各种角色的互相搭配,使全剧呈现出斑斓艳丽的色彩。各种角色的唱腔与表演,都按各自的规范互相区别。

  京剧表演有其固定的程式。主角上场先念引子,两句、四句不等;再吟咏定场诗四句,概括了全剧的主题,渲染气氛。然后,自报姓名、籍贯、身世,或是介绍与其它角色的关系等等。之后,其它角色继而上场。角色说白后,将最后一字声音拉长,有时一抖袖,或一笑,谓之“叫板”。于是伴奏者即拉出“过门”,角色开始演唱。

  过去,戏剧界常说“千斤话白四两唱”。京剧也不例外,总以说白为主,必候偶有感触时方起唱工。或为叙景而唱、或为情急而唱、或为叹息而唱、或因悲痛而唱、或感慨而唱、或因想念而唱、或因愤恨而唱、或因恐惧而唱等等;为了不使观众厌烦,说与唱一般不重复。

  京剧唱腔的使用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以及角色的喜乐哀怒而决定的。例如:“二簧”宜于庄重及稍悲戚;“反调”用于悲痛;“西皮”用于潇洒快乐;“四平调”用于玩耍。至于板眼大致分为:一般的用原板;深思长叹的用慢板;急剧气怒的用快板;得意卖弄的用二六板等。唱时,嗓音亦有区别,如花脸须用宽嗓,表现人物雄壮粗鲁;生角须用本嗓,表现文人规矩文雅;旦角须用小嗓,表现女子细微、柔媚的感情。

  京剧的动作多由古代舞蹈衍化而来。角色在舞台上的动作,谓之“身段”,也可以叫“舞式”。角色出台有音乐伴奏,有一定的姿势、板眼。各种角色的走法也不同。如粗鲁莽撞的人行走,多用大步,故花脸的步法讲究阔大;文人走路多庄重稳慢,故生角的步法讲究方圆稳练;女子行走多细步袅娜,故旦角的步法讲求漫稳柔媚。角色在舞台上的所有举动,都须按音乐板眼和固定的程式进行。例如:头如何动法,身体如何转法,手足如何移放,股肱作何姿势,以及饮茶、饮酒、吃饭睡卧等都有其特定的表演方式。

   京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时间、空间的巧妙特殊的处理方法:室内、室外、花前、月下、沙场驰骋、大河行舟、都通过演员象征性的动作来表现。演员手持马鞭,以轻盈的舞步跑几个“圆场”,就表示剧中人纵马奔驰了几十里、几百里。数名兵士,几名将军,代表成千上万的军队;他们在舞台上变几个队形,兜几个圈子,则表示出兵远征;两个或几个演员的打斗表演,则表示战场上激烈的厮杀搏斗。

  京剧角色的装扮具有独特风格。首先是讲究戏衣“行头”描龙,画风,色泽鲜艳。式样多依据唐宋元明数朝衣服的样式制成。剧中角色穿什么衣服,均有特定的规矩。不分朝代、不分地区、不分季节,均照此穿法。但最早时,如演清朝戏时,只用一人穿清朝衣服,用以表示本剧为清代事迹,其余角色,仍都穿旧规定的衣服。后来,基本上依明制,按人物身份、职业,分别着蟒、官衣、褶子帔等,大都宽袍长袖;劳动人民穿茶衣、老斗衣、袄裤等;武将扎靠,民间勇武则着紧身的包衣、包裤、夸衣等。京剧化妆,各种角色均有一定的谱式,净、丑勾画各种脸谱,以示忠奸善恶。生、旦浓妆重抹,也近似脸谱。

  声明: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com立场!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数据载入中...
 验证码
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
山西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