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丰台区的永定河上,距天安门15千米,因横跨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一带,是燕地通往华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1192年落成,初名广利桥,后改称卢沟桥,康熙年间曾被大水冲毁。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沟桥工程浩大,建筑宏伟,结构精良,工艺高超,为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桥加印道全长266.5米,桥面宽7.5米,桥身全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下11个券孔,中间的券孔高大,两边的券孔较小。10座桥墩建在9米多厚的鹅卵石与黄沙的堆积层上,坚实无比。桥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设分水尖,形似船头,分水尖上还安置了一根边长约26厘米的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以减少洪水和冰块的冲击,人们把三角铁柱称为“斩龙剑”;桥墩顺水面做成流线形,并向内收进如船尾,洪水一出券洞即被分散,大大减弱了洞内水流压力。其次,每一桥墩都肩挑两拱,拱拱相连,构成整体,共同承受负重。桥为石砌连续圆拱,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嵌有带棱角的铁锭榫,把石间紧紧相连。据有关部门测试,直到现在,桥的负重仍可达439吨,这在世界建桥史上实属罕见。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在281根桥望柱上有姿态各异的大石狮,另有若干小石狮分藏在大石狮的头上、身前、背后和爪下,大小石匠狮共496只,令人叫绝。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金、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雕刻的石狮使卢沟桥变成了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其高度与体量同桥的比例很协调,既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拱京都的拱极卫城。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揭开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的序幕,卢沟桥从此被载入史册。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念馆和中国纪古桥陈列馆。
景点位置:宛平城外
景点交通:309、310、313、339
景点电话:010-83892895 010-63812280
景点门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