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网络品牌传播
ad
等待
ad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旁边,是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几百多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据传,10世纪末时,已出家的古格王意西沃(原名阔热,后出家取法名意西沃,将王位让与其弟,实仍大权独揽,后人习惯上仍称其为王),为请阿底峡大师来阿里传教,要修一座寺院。为确定修寺地址,古格王请教阿底峡,阿底峡便派一弟子来阿里。据说,其弟子将敲锐钹的法器磐槐向空中抛掷,槌落下的地方就是托林寺的寺址。而检落地之声“托丁”则使其地得名,托林源于“托丁”,是年久发生音转而来。“托”为“高空”之意,“丁”为“飞翔”之意,托林寺亦即飞翔寺,也可以解释为“盘旋在空中的寺”。 

托林寺是公元996年由古格王益西沃倡建,作为古格高僧、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译师仁钦桑布译经授徒的场所。1036年,古格益西沃及其兄弟强曲沃迎请阿底峡尊者进藏,驻锡托林寺讲经著书,弘传佛法。宗喀巴的弟子古格·昂旺扎巴对该寺进行过大规模的重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许多高僧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或许大家已经留心到古格壁画中的阿底峡和仁钦桑布的画像。1036年,曾任印度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的高僧阿底峡历经10载的颠簸,来到阿里的时候已经将近60岁。阿底峡来到阿里驻锡托林寺后,由古格的大译师仁钦桑布等担任翻译广译众经。此间,阿底峡撰写了著名的佛教著作《菩提道灯论》和《密咒幻镜解说》。三年后,阿底峡启程返回印度的途中,在普兰被僧人仲敦巴迎往西藏腹地弘扬佛法,圆寂于拉萨远郊的聂塘。1076    年,古格宗教界在托林寺举行了纪念阿底峡圆寂大法会,卫藏以及西康地区的僧侣们万里跋涉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大法会”,成为当时藏传佛教盛事。阿底峡大师的驻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萤声全藏,成为中世纪西藏的名寺。 

接下来介绍的是仁钦桑布,他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初著名的 

大译师,生于古格的宁旺特那地方,13岁从耶歇桑出家,17岁时被古格王室派往克什米尔、印度等留学,前后出国3次,历时十余年。相传,他曾先后跟75位班智达学法,回来邀请了许多印度僧人到古格,并与他们合作译经。他所译过的显教经典有17部经、33部论,密教有但特罗108部,其中包括《密集》、《龙树和佛智二释》、《摄真实经》、《庆喜藏释》等重要的密籍。藏传佛教史记载;仁钦桑布把密宗提高到与佛家理论相结合的高度,因而称他 及以后其他译师所译的密籍为“新密教”,而称此前包括吐蕃时期所译密籍为“旧密咒”。

古拙的托林寺坐落在象泉河南岸的陡崖式高台上一片始如泥荒的高地。历史上,托林寺的建造和对佛法的弘扬,像燎原的星火,向阿里和吐蕃广大地区传播。托林寺海拔3600米,和拉萨差不多高。气温适宜的象泉河谷是经营农业的理想之地,此等自然条件在阿里只有普兰可以媲美。托林寺原规模较大,有3座大殿、10座中小殿,虽后来寺院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在废墟的一侧还保留有完好的几个院落和三座殿堂及一座佛塔。 

我们先参观的是朗巴朗则拉康,意译为遍知如来殿,是一座坛城式建筑。年代最早,造型典雅、结构奇特。虽然殿堂顶部已全部不存,塑像、壁画也毁坏殆尽,但保留下来的墙垣和四角塔仍可看出原有的早期建筑结构和风格。中间的正方殿象征须弥山,四周的小殿象征四大部洲,东南西北的佛塔代表四大天王,整个结构与西藏腹地著名的桑耶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托林寺的建筑小巧密集,加之地处土林峡谷之中,又别有一番壮丽。 

中心方殿和4座小殿组成中心的小“亚”字形,外圈由4大殿和14座小殿组成,分别供奉佛、菩萨、度母、罗汉等塑像。整组殿堂总体长53.5米,南北宽48.5米,基本上保留了吐蕃时期的一些特征,但又有所变化。外围的南、北、西3大殿和周围殿堂均有转经复道环绕一周,中心组殿和周围殿堂之间也形成了较大的转经复道,这是一种典型的吐蕃时期佛殿结构形制。据说,是仿照桑耶寺,而桑耶寺又是以印度的飞行寺为蓝本,故叫“托    林”,是空中飞翔永不坠落之意。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杜康,意为集会殿,是托林寺仅存的2座完整的殿堂之一。它呈“凸”字形,门向东,殿堂面积490平方米,门框、门楣雕有兽面、吉祥天、卷草纹、联珠纹、莲花纹、莲瓣纹,殿内天花板绘的图案有飞天、狮、龙、风、孔雀、莲花、卷草、摩褐鱼、迦陵频迦、如意云团、四出密环如意、棱形几何纹;壁画有佛、    菩萨、佛母、度母、金刚、高僧大德。西壁东侧上部的一组古格王室人员并坐一排结印礼佛,外邦僧俗人等或坐或立,整个场景和人物形象、服饰都与古格故城几个殿堂的礼佛图或供佛图有许多共同点3东壁两侧的十六金刚舞女图极为精彩,图中舞女或举  手过顶,或合掌胸前,上着短袖紧身衣,双乳袒耸腹部微露,下着曳地长裙,赤足踏舞体态轻盈,这种壁画在西藏其他寺院实属少见。 

我们进入的是拉康嘎波,它呈矩形,门框、楣雕饰有忍冬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殿内北壁正中主供释迦牟尼像,高螺髻圆面大耳,着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两侧各塑一泥佛塔;东西壁前塑像为无量寿佛、观音、萨迦班智达;南壁门两侧塑像为红、蓝愤怒金刚;壁画满绘佛母、度母。尊胜佛母,额生一眼,头梳高髻戴花冠,三面八背;白度母,头戴花髻冠高耸发髻,双耳坠着大环,上身袒露斜披络腋,左手持一朵曲颈莲花,右手掌向外,双脚盘坐在盛开的莲座上,形象典雅优美;绿度母左手拿着一朵莲花,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脚踏在一朵莲花上,据说她能解脱八种苦难,所以又称救八难度母。 

我们不断看到的托林寺内的壁画,有一种狂放之美,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使人感到一种震慑。男人的雄伟,女人的抚媚,尽其手法夸张。如那杜康殿中的16位袒胸露乳的金刚舞女,细腰、丰乳、肥臀,体态婀娜,神情优雅,长裙飘逸悬垂,有极浓的艺术魅力。

最后,我们来参观一下托林寺的三宝:一是麋鹿角,有说是阿底峡从印度带来的,也有说是当年佛祖讲经地的一只麋鹿角;二是象牙质的五佛冠,据说是托林寺第一任活佛戴用而留传后世,每任托林寺活佛在佛事活动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块黑色的大卵石,上面凹进一个清晰的脚印,深入石内寸许,掌纹很清楚,据说这是阿底峡留下的脚印。 

由于古格王朝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900多年来,托林寺虽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托林寺自创建到今,出现过许多高僧大德。公元15世纪,古格阿旺扎巴坐法台时改宗为格鲁派;1618年,迎请班禅罗桑却结坚赞到托林寺传法;公元17世纪,达赖格桑嘉措把托林寺改为色拉寺色吉扎仓下属分院,并派遣赤钦阿旺(1677。1739年)为托林寺法台,此后从色拉寺每3年轮换法台及随从(15人)已成定制。现定员18个喇嘛,现有2名喇嘛和2名管理员。每年藏历正月三至二十一日,举行“色措大法会”,从17日开始跳3天的金刚神舞,二十日进行赛马。



  声明: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com立场!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数据载入中...
 验证码
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
山西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