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网络品牌传播
ad
等待
ad

倒马关,地处河北省唐县西北,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但目前可见到的关于建筑倒马关城的记载,都是明朝的。

倒马关又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今城已毁。下城即今倒马关城。据《倒马关志》载:“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因上城狭小,官军居处不便,乃于城南二里相度地势,复筑城一座,二面濒河,一面跨山,规制弘备,是为下关”。现倒马关乡政府院内,保存着一块已从中折断的汉白玉石碑,为《倒马关建城碑》。碑文记载了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修建倒马关的情况。由此可知倒马关城,始建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

倒马关同居庸关、紫荆关合称内三关,地势极其险要,关城建筑亦很独特,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山、水、关城在这里相得益彰,互为险阻。倒马关城 ,周长约2.5公里,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墙为黄土夯筑,外砌砖石。关城有3 个城门,东门称居仁门;西门称由义门;北门称宣武门。西门百步外另有1座条石砌筑的城 门。在关城四周的山上,居高临下筑有石结构墩台5座,今已圮坍,只存下半部了。

由于倒马关的险要位置,使它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为历代兵家征战必夺之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进,攻取中山国时就是先打下的倒马关。

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可辨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

  声明: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com立场!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数据载入中...
 验证码
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
山西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