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佛山城区祖庙路。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历经康熙八年(1669)和咸丰元年(1851)两次扩建,规模颇大。现除"大雄宝殿"外,余皆拆改。
正门石匾"仁寿寺"三字乃名士手书,字体纤细清秀,被称作"鹤形"书法。寺于民国中叶已衰败。寺塔原名仁寿寺如意宝塔,建于1935年,为八角7层仿楼阁式钢筋混凝土建筑,通高约25米,各层出檐饰黄琉璃瓦,塔腔内有梯至顶层。塔内藏有梵文石碑及石匾各一通。
1938年由虚云大和尚亲自主持开光仪式之如意宝塔颇有特色,塔身为七层八角汉式塔,却镶有藏文碑匾,塔内所供奉的陶制红绿度母佛像为石湾冠华窑作品,由名家潘玉书手塑。1993年12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修复仁寿寺为开放的佛山教活动场所。
1993年12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修复仁寿寺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市区佛教协会会同市宗教局联合組成“重修仁寿寺筹建委员会”开展重修工作。1996年11月,仁寿寺举行了重修奠基典礼。
开始了殿堂修建工作。并在市民宗局领导下成立了“佛山仁寿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推动仁寿寺的重修工作。現已建成大雄宝殿,敬塑诸佛菩薩聖像,维修如意宝塔,整治拓宽寺內环境使仁寿寺初具十方叢林的規模,并定於2003年11月30日,敬邀新成大和尚、觉光大和尚等粵港澳高僧大德举行大殿落成圣像升座开光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