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沥岛是南海三大军事基地之一。位于广东珠江口南面,岛长3.8公里, 宽3.2公里,面积7.97平方公里,东北面朝香港大屿山, 西与澳门遥相对峙, 为珠海市146个岛屿中的第二大岛。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珠江口一个神秘的军事重镇,鲜为人知。
白沥岛在大万山北面水沥之北,称北沥,因谐音之故,谓之“白沥”。该岛地处珠江入海口,为珠江第一道门户。在近代两次的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都是先从珠江口白沥岛旁入侵,因此,白沥岛自古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中,白沥岛一直属于军事禁区,没有百姓居住。这个略呈圆形的海岛地下,全是空空的洞穴,各种导弹洞坑,潜艇洞坑,大炮洞坑等比比皆是,壁垒森严,给海岛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为什么会选在白沥岛建这么庞大的军事设施呢?原来,在6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式发生急剧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前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经常进行军事挑衅。美、日、英、法等国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甚至叫嚣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即打核武战争);而邻近的台湾也虎视眈眈,欲乘大陆“文革”动乱之机,准备出兵反攻大陆;香港、澳门的形式也较为复杂。在这情势之下,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备战备荒”,立足于战争,准备早打大打。一时间,举国上下“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运动勃然兴起。从战略上,毛泽东着重加强海防建设,他根据白沥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岛上淡水丰富,岛周围水深平均6—8米,容易修建码头,利于大部队战备和生活的有利条件,决定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修建防原子弹的海军海事基地。于1967年12月31日,正式签署了白沥岛等南海三大海防建设工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
白沥岛相继动用五千名官兵上岛搞海防建设。当时工程浩大艰巨,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穿山凿洞,历尽艰辛。挖水洞库工程危险性极大,几乎每掘进一米,就牺牲一个战士或民工,前后用去十多年时间,共牺牲官兵三十多人,民工上百人,受伤几百人。罹难者的尸体有的运回唐家(今珠海珍珠乐园的地方)安葬,有的掩埋岛上,建成烈士陵园。曾有一位姓曾的战士,在1975年间,进入洞内爆破时,被一块震塌的巨石(约150吨)卡住胫部,动弹不得,在石头下整整卡了9个小时,只靠管子饮水。后从广州运来一个千斤顶,将大石撬起,才把他从死神里救了出来。所以,岛内的地下通道,是工程官兵们为保卫祖国海防,用生命和鲜血开出来的。 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建设,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建成了防原子弹快艇隐蔽洞库、导弹贮备库、导弹装卸库、粮食洞库、通信库、食品贮备冷库、油库及水库等重要的军事设施。整个岛屿,大小洞穴密如蜂巢,掩映于巍峨的青山脚下。这里,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既相互独立,又首尾贯通,连成一脉,构成了白沥岛奇特的岛中军事王国。
当你进入主洞一条长500米的穿岛而过的防原子弹快艇隐蔽库时,但见洞高27米,宽70米,洞两旁为人行道,中间水道的首尾与浩瀚的大海相接,格外宏伟壮观。洞内可隐蔽二十多艘快艇和其它船舶。且有一修船坞。前后两扇石门各重140吨,岿然而立,望着它就感到力逼眼前,震撼心扉。主洞两侧,贯穿着十多个五百多米长的副洞,其中三个可储存一千多吨油料的地下洞库和一个可储存300吨淡水的洞库,以及够几十万人吃上三年的粮食洞库。主洞与副洞纵横交错,其间设有指挥部、士兵营房、发电站以及各种配套的综合设施。关闭大门,则自成一体,靠四通八达的副洞输送油料、淡水、粮食等军事与生活必需品。岛上面修建了4 座码头、65000立方米的淡水库。一百四十多幢营房,以及了望台、办公楼、医疗所、篮球场、礼堂、电影场等,均隐于山林之中,从主峰白沥顶放眼望去,看似一座孤岛,其实隐伏着千军万马,随时冲出地面和水面,迎击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