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到处投简历,只要遇到我认为合适的招聘单位我就投上一份,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中国政法大学的2007届毕业生刘仲一边调侃一边挤出招聘会上的人群,他大体计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投出了100份简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你说找工作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啊?”刘仲笑着问。
像刘仲一样存在困惑的毕业生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找工作显得轻松一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科瑞集团副董事长郭梓林先生在3月31日举行的第五届hrm公益论坛上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充当人力资源的时候,关键需要搞清楚“你有什么”和“你要什么”的问题,你应该是企业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企业和个人满足双方需求的时候,个人就业才会显得一帆风顺,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舞台。
你应该是企业的充分“必要”条件
“转眼之间,我参加工作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的工作并不顺心,总是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不受领导重视。公司的培训轮不到我,我做的工作也是无足重轻,自己都觉得无聊。有心换份工作,却又信心不足,人生真的很艰难啊!”这是小范在参加工作整一周年的那天写下的心情日记。
小范2005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外贸企业,负责制作单据,由于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缺乏兴趣,小范觉得越来越迷茫。“每天早晨一起床,我就感到不快乐,因为又要上班了。每当踏进公司的大门,我就感到烦恼,这样的情绪让我一天都很不愉快。”小范沮丧地说。
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通常所说一个人才在一个企业中是不是得志,实际上就像是家具和房子是不是匹配一样,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重要,他是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才最重要。
面对第一份工作,大学生应该怎样去选择?郭梓林认为,关键在于你找到的那个位置是不是最适合你,最需要你,“你在那里不可或缺,你是充分‘必要’条件,于是你就成功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到了单位只是充分条件,没有你不行,但是有你肯定也不够,换你也可以,这样的话你的收入肯定就会很低。为什么收入这么低?你跟企业的依存度很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缺乏合作能力会使企业效益下降
北京某高校广告系毕业生赵海,毕业时凭自己在校期间的获奖作品,顺利进入了某著名广告公司任职。刚参加工作的他,能力出众,干劲儿十足,总想尽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上司的认可。上司手中有一个重要的策划案,要求赵海和一个团队在要求的期限内完成,年轻气盛的赵海却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单独做好这个策划,他找到上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瞬间,公司里炸开锅了,同事们纷纷议论,“刚来就这么牛,以后也不用合作了”。从此,赵海成了公司里的“独行侠”。
谈到用人策略,北京南北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易清说,南北天地的技术核心都是由公司自己来培养,几乎没有从其他企业“空降”过来的,“我也曾经用过其他企业挖过来的技术骨干,但是他们太孤傲,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还给原来的团队带来矛盾,这样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一位人力资源主管曾经打比方说,奔驰车上一个很好的零件放到桑塔纳上,桑塔纳的生产商也不会为这个零件付高价,因为这里要一个档次低些的就够了,尽管用上一个奔驰的零件,可它完成的还是桑塔纳的工作。“你确实很能干,但是你到这里以后让大家不舒服,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足以抵消你让这个企业损失的效益,你再说你自己是人才,学富五车也没用。因为你来了,总体效益是下降的。”郭梓林说,“一个人才要成为企业的资源,还要有很好的合作能力,需要把你的能力融合到一个团队当中,然后在里面发挥作用。”
能干还要会学习才能与企业一起成长
“现在终于体会到边工作边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了,白天一大堆事围着转,还有些要带回家才能完成。周末还得去上课,一周时间就这样安排得满满当当。”毕业3年的左晴已经是某房地产公司的业务经理了,现在的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休闲的时间。由于原来所学的专业与目前工作根本不沾边儿,所以她又考取了周末上课的在职研究生。左晴解释,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充实,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
“来读在职研究生的人,大部分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学习的动力很足,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也很刻苦,我相信他们在工作中也肯定是优秀的人才。”北京科技大学的朱老师认为。
企业需要有学习能力的人才,企业希望他能够不断成长,因为企业也要成长。郭梓林说:“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是书呆子,他到这里以后要与公司共同成长,这样的人才会成为资源。人力资源之所以跟自然资源不同,就在于人力资源的成长,这种成长是企业需要的,也是个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