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正月十五民间“社火”“闹红火”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狮子舞与跑龙灯、走旱船一样,是民间文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三晋大地上,狮子舞渊源很深,大约在东汉末年的民间就有狮子舞了。狮子舞,原来是西域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东汉时才流入中原的。
唐代以后,狮子舞兴盛起来,规模也宏大起来。在阵容上,不但有了大狮子、群狮和狮子郎的表演,而且还增添了小狮子的表演。
狮子舞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文狮”、“武狮”的两种表演。“文狮”,顾名思义,主要表现狮子温柔驯顺动作的神态以吸引观众。如搔痒、舔毛、抖毛、打滚、摔跤,抚小狮等等一些不太激烈的文弱动作。“武狮”表演,则显明地突出了狮子凶猛的个性。如勇猛、威武、刚毅的跳跃,登高、跌扑、腾转、争球、滚球的多种动作,以此来吸引观众。
在狮子舞的舞蹈过程中,为了突出狮子舞效果,还配有一定的鼓乐或音乐。鼓乐,主要以锣、钹、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舞蹈动作配上雄浑、激昂的音响,声势就造成了。
山西境内的民间正月十五“闹红火”中,狮子舞是一项主要内容。在整个“闹红火”过程中,狮子舞起着明显的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