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是太行山东麓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它和邻近的黄泥、郭苏等村庄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1958年由于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和东柏坡等20多个村庄被搬迁。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直到1970年才在距原址500米、海拔高于原址57米处复原建设。如今它依然是个风光秀美的山村,前面是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后面是松柏苍翠的柏坡岭。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位于停车场西侧的影像资料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集影视、资料、娱乐于一体;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者。四合院里有多种树木,一丛月季使这个小院富有生机,一棵海棠树和杏梅在收获季节更令人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炕上放着一架引人注目的纺车。早在延安时期,董老的夫人何莲芝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边区的劳动英雄,到西柏坡之后,她仍坚持纺线。建国后,何莲芝曾几次到西柏坡,并曾重新操起这架纺车。她回忆说,董老在西柏坡有一次学纺线,顾得上拉线,却顾不上摇纺车,纺出的线粗细不匀。当时他曾随口吟道:“捻手巴掌握手拳,看着容易作事难。”董老是和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于1947年夏初来到西柏坡的。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刚来时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东头,为了少占民房,刘少奇同志和朱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刘少奇同志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办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后又带到北京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里面,同时也是他的衣箱。在刘少奇同志旧居东侧,毛泽东旧居西边有四间北房,它就是当年的军委作战室。杨尚昆同志1984年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镶嵌在门口。屋内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紧靠其后的柏坡岭上挂有一个报警钟,可以想象在当年大决战的日子里解放军总部是何等繁忙!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长经常到这里听取汇报,或分析战局、发出指示,或提出作战计划呈送毛主席,而作战室里的摆设竟是如此简陋,只有三张大办公桌和十几把木凳。所有这些,就连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1975年看过西柏坡后也感叹不已,钦佩至极。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既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他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来同志的旧居。1947年3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先期向西柏坡转移。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直到1948年5月才来到西柏坡。任弼时同志在五位书记中年纪最轻,由于他曾两次被捕入狱,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甘愿做人民的骆驼,抱病参与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当年在奔赴西柏坡行至五台山时,大雪纷飞,他就是拽着马尾巴爬到山顶的。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位于停车场西侧的影像资料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集影视、资料、娱乐于一体;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者。四合院里有多种树木,一丛月季使这个小院富有生机,一棵海棠树和杏梅在收获季节更令人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炕上放着一架引人注目的纺车。早在延安时期,董老的夫人何莲芝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边区的劳动英雄,到西柏坡之后,她仍坚持纺线。建国后,何莲芝曾几次到西柏坡,并曾重新操起这架纺车。她回忆说,董老在西柏坡有一次学纺线,顾得上拉线,却顾不上摇纺车,纺出的线粗细不匀。当时他曾随口吟道:“捻手巴掌握手拳,看着容易作事难。”董老是和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于1947年夏初来到西柏坡的。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刚来时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东头,为了少占民房,刘少奇同志和朱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刘少奇同志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办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后又带到北京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里面,同时也是他的衣箱。在刘少奇同志旧居东侧,毛泽东旧居西边有四间北房,它就是当年的军委作战室。杨尚昆同志1984年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镶嵌在门口。屋内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紧靠其后的柏坡岭上挂有一个报警钟,可以想象在当年大决战的日子里解放军总部是何等繁忙!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长经常到这里听取汇报,或分析战局、发出指示,或提出作战计划呈送毛主席,而作战室里的摆设竟是如此简陋,只有三张大办公桌和十几把木凳。所有这些,就连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1975年看过西柏坡后也感叹不已,钦佩至极。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既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他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来同志的旧居。1947年3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先期向西柏坡转移。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直到1948年5月才来到西柏坡。任弼时同志在五位书记中年纪最轻,由于他曾两次被捕入狱,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甘愿做人民的骆驼,抱病参与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当年在奔赴西柏坡行至五台山时,大雪纷飞,他就是拽着马尾巴爬到山顶的。
中国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