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的南大门,东接长白山余脉,西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辖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两个区。全市总面积14080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人,市区面积407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
四平山川钟灵毓秀,长白山脉哈达岭把几座大山穿连起来,青山错落不平,地势复杂,雨量充沛,构成了特有的动植物生和繁衍的环境条件,森林覆盖率为43.9%。天然景致犹如人工园林,湖光山色是一条绿色彩带。二龙湖水域浩瀚,库容和水面是我省第二大人工湖泊,大坝雄伟壮观,二龙山上亭台建筑掩藏在青松翠柏之间。转山湖位于叶赫河上游,5000亩水域碧波荡漾,景区内群山环抱,岗峦起伏,苍松翠柏,绿柳成荫,这里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一百个天然森林公园之一。山门风景区,层峦叠障,溪水潺潺,平湖似镜。南面松树山松柏茂密,四季常青;西面杏花山,花开季节香飘四野。山门镇的半拉山独具神韵,气势磅礴,形同斧劈刀斩一般,傲然耸立在青山绿水之间。二郎神赶山的神话传说,使半拉山更具风彩。
四平市历史悠久,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上的肃慎、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朝鲜族等等都在这里生活过,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的长河,为这里留下了叶赫古城遗址、叶赫驿站遗址、布尔库图边门衙门遗址、燕国古城遗址、偏脸城遗址、古伊通州遗址、秦家屯古城遗址、赫尔苏古城遗址等遗迹。其中叶赫古城闻名海内外,它记载着叶赫部落的兴衰史,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明代海西女真人在这里建立叶赫部落。叶赫部先发原居信在松花江北岸塔鲁木卫,十六世纪初,在部落首领褚孔革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河畔以河为名,称叶赫部。1573年左右褚孔革的孙子清佳努、扬吉奴,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部落,在叶赫河两岸的山头上,选择检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在兄弟二人当政时,叶赫国最为强大,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盟主。叶赫部活动区域是很广阔的,今二龙湖底(古为赫尔苏城)、伊通城(古为乌苏城)、伊通大孤山(古为雅哈城)、辽宁的莲花(古为落罗寨)均为叶赫部的重要城堡、屯兵要地。后努尔哈赤起兵,最后吞灭叶赫,城毁人迁。1818年开辟盛京至吉林驿道,设叶赫驿站。1939年叶赫从伊通县划归梨树县称村,以后称区、称乡、称镇至今。
独待满族文化、丰富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与秀丽的山水风光相结合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特色。满族是我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集中在伊通县满族自治县和梨树县叶赫满族镇。满族人民勤劳智慧,先民们以“骑射为先”,骁勇天下,“勤耕作,娴围猎,尚耕钓”,而且在雕刻、彩绘、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民间剪纸、窗花、刺绣艺术古朴、端庄,富有民族个性。在饮食、居住、服饰、婚姻、祭祀、礼节等方面都有自已的特点。冬天在冰天雪地之中捕鱼的场面。会使你体会到满族的骠悍和尚武精神。神奇的海东青和“木兰秋”,使你领略到狩猎的豪迈与神奇。许多满族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至今广为流传。如“义犬救主”、“乌鸦救罕王”、“罕王巧计破叶赫”、“慈禧破龙脉”、“金马驹”等故事娓娓动听。另外,在四平这块黑土地上还流传着“杏花仙子”、“二郎赴山”、“响铃公主”的民间传说。
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名遐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之为“东方马德里”。当年,四平作为东北中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其得失直接影响着东北乃至全国战场。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最后以我军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况之惨烈,规模之宏大,为国内罕见。师长马仁兴及数以万计解放战士血洒四平,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壮歌。因此又被淮为“英雄城”。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刚解放的四平人民就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后设烈士陵园。1987年,重新进行规划、建设、整茸,如今面貌一新的烈士,每天都接待着来此凭吊、瞻仰英烈事迹的人们。1949年9月1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军区提出修建“四平烈士纪念塔”。1950年5月7日奠基,1952年竣工,成为四平人民凭吊先烈的纪念建筑,同时也成为吸引各方游人观光的一大名胜。
四平地灵人杰,众多历史风流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足迹,为四平这块土地增添了无限风彩。如叶赫部落的首领褚孔革、清佳努、扬吉奴、金台石、布杨古等都是有勇有谋的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战一生,在这里最后统一了女真各部。努尔哈赤的妻子(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就出生在叶赫古城,这里还是慈禧太后的祖籍地。叶赫素以“两代皇后的故乡”而闻名于世。另外叶赫后裔中还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名珠。明珠是叶赫东城主金台石之孙,是康熙时代的明相。他辅佐年轻康熙实现治策转变,力拓康熙新政。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被誉为“国初第一词人”。在四平近现代史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出现一批可歌可泣的英烈,如马占山、李红光、姬兴周、马仁兴、曾国祥、穆木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