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距郑州80公里。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全境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为许地。公元前八世纪,周封文叔于许,称许国。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以后,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沿用至今。许昌地处要冲,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修耕植以蓄军资,终成霸业,遂使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几千年来,许昌风云际会,英杰辈出。西汉名相晁错、东汉名士荀淑、楷书鼻祖钟繇、著名谋士郭嘉、唐代书圣吴道子等都出生在这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等,都曾流寓许昌览胜、讲学,留下了鸿篇佳句。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许昌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度14.7度,日照2280小时,年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217天。境内75%的面积为平原,25%的面积为山岗。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颖河、双洎河和清泥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1亿立方米。
许昌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三十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5亿吨、铝钒土储量4295万吨、耐火粘土666万吨、石灰岩2亿吨。主要矿产集中,储量大,易于开采,发展电力、建材、陶瓷等行业前景广阔。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烟叶、棉花等。
许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禹郸铁路横穿东西,京深、徐西两条国道在此交汇,京珠高速公路郑州至许昌段已通车,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相互衔接,构成了纵横交织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国际航空港--郑州国际机场距许昌50公里,为与世界各地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许昌商业发达,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近年来,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广辐射、多功能、高效益的批发、零售市场相继建成,以芙蓉轻纺城、三国商贸城、亚细亚商场、察院市场为龙头的消费品市场,以钢材大世界、机动三轮车配件城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市场,以鄢陵花卉、禹州中药材、泉店档发、河街腐竹为代表的地方特色产品市场等不断发展壮大。劳务、技术、信息、金融等要素市场日益完善。
许昌旅游资源丰富,三国(汉魏)遗迹众多。汉魏故城、关羽挑袍辞曹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的射鹿台、曹操练兵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夏启昭告天下“废禅让而家天下“的古钧台、禹王锁蛟井、西汉灌婴的思故台、乾明寺等,都具有较高的观光与考古价值。位于襄城县境内的紫云山风景名胜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组成,景区内有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近百处,万亩原始森林盛长着名贵风景树--槲树,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著名的“紫云书院“坐落在风景区南部山隈之中。
许昌所辖市县具有各自的经济优越和地方特色。禹州市能源、建材等工业基础好,禹州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被誉为国之“瑰宝”,中药材生产、加工业久负盛名,是全国重点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长葛市陶瓷建材,机械工业突出,集体、乡村工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许昌县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产粮大县,档发、腐竹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鄢陵县是国家重点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腊梅种植历史悠久,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襄城县是国家优质烟生产和烤烟出口基地县,以“烟叶王国“而享誉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