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网络品牌传播
ad
等待
ad
       卢公祠是为纪念乾隆年间进士、两淮盐运史卢雅雨而建,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于1924年秋完成,命名为“卢公祠”,旧址在新坍乡卢祠村。当时刘障东特地请清光绪年间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为卢公祠题写“两淮卢都转祠”一幅巨匾,从此,“卢公祠”便声名远播,尔后成了地名。

    卢雅雨名叫卢见曾,字抱孙,别号雅雨山人,乾隆年间进士,乾隆十九年奉旨“还任运使,二十年护理盐政”。在此期间受理了灶民状告宋姓盐商盘剥压迫的案子,他认为应由灶民交纳土地粮税,承认灶民的土地所有权,他向朝廷申报详文,陈述自已的主张,文中明确规定“灶属商亭,粮归灶纳”这一重要内容,后经朝廷批准,转六部备案,后人称此详文为《卢案》,有了《卢案》问题本可解决,可是“议虽定,但灶民未及践行”。当时“海潮为灾”,“灶地多淹没,见曾疏清蠲缓钱粮,分别赠抚,灶民德之”,可惜“好人不长久”,卢运使后来,“为后任陷害,竞置于法”,所幸的是“后奉特旨昭雪”。后来商灶之争虽有《卢案》可稽,可是,由于盐商使尽手腕,层层贿通,一直没有照《卢案》去做,灶民还是受着盐商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转瞬至民国三年(1914年),盐商宋勉旃,将灶民赖以生存的大片土地偷卖给清末状元张謇为首的大纲公司,大纲公司以主人身份通令灶民限期迁出,并强调连祖坟都要一起迁走,以便招佃兴垦,或者让灶民永远做公司的佃农。灶民不让,纷纷起来反抗。刘障东等人经过细致调查,知有《卢案》可稽,便花了一百三十吊钱才买来了上半本,后又花了些钱弄来了下半本。为表示抗议大纲公司的决心,两次亲往南通请示张状元,并将自己的名字“士林”改为“障东”,意为一定要保障东海边北七灶、四移煎灶民的产权,并详注《卢案》编印成书,到处散发,据此向官府申诉。官司打到江苏省政府,省长韩国韵指派人员调停,在金陵旅邸由争讼双方立约,结果决定将三分之二的土地给灶民自己分配,将三分之一的土地割给大纲公司。“闹公司”胜利后,灶民深深体会到文化的重要,为了感谢卢雅雨《卢案》提供的法律依据,决定建“卢公祠”,以示对卢雅雨的崇敬。

   

  声明: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com立场!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数据载入中...
 验证码
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
山西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