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网络品牌传播
ad
等待
ad

在张家界除绚丽的风光之外,还有一处很值得参观的人文景观,这就是很有特色的普光禅寺,它坐落在张家界市区,寺庙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比北京故宫(天安门)早七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早三年,比四川峨眉山的仙峰寺与报国寺更是早建一百多年。

普光禅寺属佛门五宗之临济宗,原管辖本境80余座佛寺,200余僧侣,常住僧侣达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后六次在这里举行龙华大会,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教徒在这里摩顶受戒,故有江南名刹之誉。相传500多年前,这一带森林繁茂,古木参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家便在此建高贞观,但规模很小,不成气候。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的一天,驻永定卫指挥使雍简在这山坡上看见一群白羊,便骑马追赶,不料白羊一下钻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他把这件事奏明当时的永乐皇帝,皇帝大悦,敕命就地取材建寺,并赐名普光禅寺。所以这座寺院大门上方的匾额写着“白羊古刹”,后来,一些人借此风水宝地,先后在这一带建起了嵩梁书院、城隍庙和文庙等古建筑,统称为白羊古刹。整个建筑采用传统斗拱和藻井结构,设计精巧、宏伟壮观,由大山门、二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玉皇阁、高贞观、武庙、牌坊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同时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于一体,是我国古代人民超凡智慧的结晶,在建筑和宗教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大山门上方有四个烫金大字“普光禅寺”,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左右两边耳门上方分别题着“慈云普护”、“觉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无边,庇护众生;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一旦觉悟便前途光明。正殿大门上方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巨匾,殿前檐柱上雕有两条金色盘龙,叱咤风云,栩栩如生。在大殿门扇上刻着许多人物故事,如唐僧取经、鉴真东渡、顺治皇帝出家、李自成爱将野佛到天门山修行、怀素写蕉和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的全过程的浮雕,这些是其它寺院不能比拟的。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在大雄宝殿东西墙壁有两块水磨石碑,磨制精细,光滑如镜,每当明月当空,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银辉,故有“月点灯”之说。又因设计诡奇,常有清风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干干净净,“风扫地”由此得名。“月点灯”与“风扫地”是普光禅寺引人入胜的奇景之一,它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光学、建筑学的深刻领悟和科学应用。罗汉殿的建筑有其独到之处,最大特点是“曲柱弯梁屋不斜”。殿堂的立柱、横梁等43个主要构件全用歪材。斗拱全由木铆衔接,不用一颗铁钉,而且牢固非常,天衣无缝,实为建筑中一大奇观。

罗汉殿的上层是“圆音楼”,曾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楼中藻井与罗汉殿相通,信徒在殿内焚香烧纸的烟气袅袅上升,飘散楼上,既防虫蛀又防潮气。保护经书真是别出心裁。圆音楼实为罗汉殿向北凸出的一座抱厦,纯木结构,其造型精美,结构复杂,与罗汉殿构成两层重檐歇山顶,正视一顶,斜看则出现三层飞檐。上层瓦面的水汇流到二层山尖,在交接处各设计一个开口木龙头,龙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时,吊珠前后自然弹动,如同真龙戏水,既调节了注水流量,起一定缓冲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冲洗,其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堪称一绝。《湖南省建筑志》曾把这里的歪材、斗拱、梁柱、驼峰、工艺等作为古代建筑成就的范例进行了介绍;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称赞普光禅寺是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建筑。

与佛教寺院相邻的是道教场所。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和高贞观。玉皇阁建于明朝晚期,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修。三层重檐歇山顶,高14.6米。下层供奉的是五岳神和道德祖师,上层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高贞观是普光禅寺最早的建筑,建于宋末元初,它的特点是单檐歇山顶,全用大斗拱托梁,枋下垫特大雕花角背,殿内有两根象征方土方术的全栓;殿后两根檐柱与柱础之间承垫了一块厚约3公分的饼状木质,它可以散发上升的潮气,降低木桩直接受潮的系数,沿袭了唐宋建筑的特征,有较高的科学价值。高贞观属正一道。道者不必出家,只逢神圣节日,集中到观礼拜一次,供奉道教崇拜的最高神--三清神,平日里佛门弟子便“一视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门僧众相沿成习,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无事,和睦共处,成了一大特色。这里还有两座牌坊,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牌坊上刻着“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奋读”等我国古代圣贤勤奋攻读的故事,宣统元年又修了文昌祠,这个道教建筑巧妙地将牌坊空隙作大门,后牌坊空门填石成为道教场所的前墙。

在普光寺内还有一座武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14年),又叫关庙,它主要由寝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门构成。正殿端坐着被称为“武圣”的关公,两边站立的是关平和周仓,威武肃穆。四周封火高墙,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门内有戏台,正殿前四合院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按八角攒尖设计,巧妙地附角于墙。乍看像完整的楼,其实只有半边,设计造型破中见整,虚实结合,十分巧妙。殿外空坪是过去习武、看戏、祭祀的场所。

整个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观、祠、坊、阁为一体和格局,这在国内实不多见。有人参观普光寺后即兴题写了一幅对联:“寺、观、阁、祠、坊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这十四个字是对普光寺个性特点的最好总结。



  声明: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com立场!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数据载入中...
 验证码
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
山西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