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就是素有“绿城”美誉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荥阳一度成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为郑州、管州州治,成为郑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众多,自然地貌复杂多样,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郑州附近,散布着多处古代文化遗迹,比较著名的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遗址和距今3500年的商代都城遗址,它们为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为后人了解先民的生活开辟了一个窗口。此外,打虎亭汉墓和黄帝故里也是郑州周围比较著名的古迹。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的民族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29年至1931年郑州曾一度废县设市。1948年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郑州市,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纬34度16分--34度58分之间。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43.3平方公里。现辖6区5市1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邙山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年末全市总人口708.2万人,城镇人口411.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使郑州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党的十六大描绘了新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今的郑州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