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屹立于东海蓬莱仙乡浙江省岱山县衢山岛中部,南临昔日驰名的大黄鱼主渔场岱衢洋,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与全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普陀山相距34海里,和"南方北戴河"嵊泗基湖沙滩相距23海里,在嵊泗与普陀的中间,可形成嵊泗、衢山、普陀山旅游一条线。
传说很早的时候,这座山又高又大又美又壮,高插云霄,观音大士就在此山落脚安身,禅封做功。古历六月十九的那一天观音大士禅封天下八十一座名山,不想竟忘记了自己立脚之山,禅封完毕,方才记起,却已来不及了,那山顿时塌低了许多,成为现在样子。观音大士才一脚跳到普陀紫竹林安身。然而观音大士从未忘记此山,每每来此山说佛谈经施恩解难,因此,人们以大士雅号"观音"为此山名。观音来往不绝,普陀、蓬莱藕断丝连,互成一体。俗话说:只去普陀,不上观音,才行半程。怪不得人们称观音山为"观音得道第一山"。
观音山峰峦高耸,数峰连环似莲花,最高点天灯顶海拔31⒋4米,是岱山县最高点,比普陀佛顶山高出三十余米。衢山岛四面环海,观音山南面山笼连海,在海洋性气候影响下,山上冬暖似春,夏凉如秋,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四季气候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1⒍7℃,降水量87⒊6毫米,是旅游避暑好地方。峰顶常有云雾缭绕,山头若隐若现,似天庭仙境。夏秋季节,白云飘绕山尖,时浓时淡,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盘旌飘卷与天宇相连,似仙人驾云下凡,为"观音驾雾",是观音山的一大奇观。
观音山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山间广济寺分上、中、下三座,1985年列为宗教旅游胜地。下寺洪因寺,处观音山东侧山腰,海拨175米,建于清同治年间,现建筑面积1099平方米。中寺处海拨225米,原系观音殿,清乾隆四十年(1775)建,现建筑面积1201平方米。上寺处山顶,原名洪福寺,清咸丰四年(1854)建,现建筑面积757平方米。山上最宏伟的建筑当数原天灯塔旁的玉佛宝塔,塔高四十五米,十一层。佛塔基层十米周方,用精凿加工的花岗石叠砌而成,内有梯阶,可逐层而上,并逐层安列玉佛二百尊。登上最高层,蓬莱仙乡秀境可一览无遗。塔顶天灯,使方圆数百里都能见晶晶亮光。为舟山群岛一大景观。
1986年6月,观音山有数名上海游客有幸目睹一奇特景观:观音山南云天忽现黄墙寺院,观音金身及千尊金佛现出奇妙的海市蜃楼,1987年农历六月十八晚,传说中观音大士到观音山谈经施恩解难之晚,数名到山礼佛群众再一次目睹佛像奇观:一缕云雾从山顶直通天顶,遮梳月亮,月亮又漏下一束光来,斜射山顶,真如观音驾临,煞是神奇。为再现这两次奇观,1990年,数千名善男信女出资塑造了1000尊优质汉白玉精制的玉佛和700尊香樟木雕塑的地藏王,收藏在中、上庵之间的千佛殿内。这些佛像井然众立,琳琅满目,形姿生辉,此处佛像列放数为全国之最。在上寺与中寺间的"观音殿"、"西方殿"中,安列的阿弥陀佛重二吨半,高二米三十五。观音立像是由重五吨,高三米八十的玉石所雕,栩栩如生,人们在这里既可参佛拜圣,又可欣赏我国雕塑艺术之风采,想象神话世界的奇丽故事。
观音山除具有奇特的人文景观外,其迷人的自然风光更使游人留连忘返。景区内的"形似熊掌"让人惊叹大自然的杰作如此巧夺天工,"将军点兵"气势磅礴,使人犹如置身于烽烟四起的古战场,"卧鼠追日"形象逼真,优美的传说使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具观赏价值。
山高林幽,早闻寺钟声声,晚听诵经阵阵,日望山岛海天,云雾日月,时饮鲜泉山溪,餐食菜蔬米饭,无愧为衢山之古迹,旅游之胜地,避暑之佳处,养身之神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近年来,游历观音山的香港、上海、江苏、嵊泗等地游客逐年增加,每年有近二万名国外华侨也时临此山,山上交通、生活设施已配套建成,为各地旅客提供方便。
相传佛教圣地普陀山的饿观音菩萨去普陀山修行之前,先在大衢的观音山上立道场3年,观音山因此得名。观音山,峰峦高耸,山势险峻,四周群山环抱,数峰连环似莲花,面积约4平方公里,该景区环境清幽,冬暖如春,夏凉若秋,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山之顶峰,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时浓时淡,故名“观音驾雾”,景区以观音山为中心,由观音山上的上、中、下3大寺、11层高的白色石塔和三星国际灯塔及沙滩所组成,公路直通山顶,也有上山游步道,今交通便捷,开通了至岱山本岛、定海、宁波、嵊泗等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