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农村的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房舍之中张贴年画,把房内布置得色彩缤纷,同时又充满情趣。
-
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今临汾市),自宋、金到明代、清代年间,流传甚广。
-
山西民间玩具,是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民族艺术发展的活化石。
-
在山西省稷山县的农村,流传着一种独特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即“倒悬花鼓”。
-
中黄高台,是流行于山西省襄汾县一带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之一。
-
龙舟舞,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主要活动区域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乡宁县境内,这种舞蹈,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在清代末年时已经十分盛行。
-
山西民间社火:龙舞
-
狮子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正月十五民间“社火”“闹红火”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
挑椅舞,是流行在孝义县西泉镇一带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舞蹈。
-
小车舞,流传于山西省境内各地,是比较普遍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一般在旧历正月十五左右闹“红火”时表演,也有在其它时序节令中表演。
-
竹马,马马社、纸马、火竹马、裤马,都是跑竹马的别名。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流行于山西省内各地。
-
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
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
-
闹红火,即正月十五闹元宵。山西各地,闹红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处是都在正月十五闹。
-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
-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
绛州是新绛县在古代的旧称,绛州鼓乐即今新绛县的鼓乐。
-
山西民间锣鼓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
对不熟悉的路,上路前问问收费站,因为有时候指示牌标的可能和地图不一致,尤其是近城区的高速路。